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无助于自身发展,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更高层次,深化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走出开放新路径,加快转型崛起步伐,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尽管我市以资源型城市被熟知,长期以来难以摆脱产业结构单一的现实,但经济发展事实上并不封闭。经济外向度可以衡量一个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一煤独大”“一股独大”“一企独大”的结构现实,虽然在发展模式上具有粗放陈旧的感觉,但这并不代表经济外向程度低。恰恰相反,资源型经济比重越大,越凸显出对煤炭消费市场的依赖。当然,在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上,我们依然存在不少差距。
围绕“三大目标”,聚力“六大突破”,推动转型崛起,必须走出开放发展的新路径。主动融入要素、商品与服务的流通圈,才能避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成为一座孤岛。打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面临着区域落差的客观现实,也需要在资金、信息、管理、人才等方面做长足努力。这就要看到自身的禀赋和短板,既包括本身的市场需求和基本条件,也要把视野延伸到全国乃至全球经济。
走出开放发展新路径,要变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地理区位不因时而变,但不充分利用、扩大效应就会失去价值。在全省“东融南承西联北拓”的开放战略中,作为山西省的东大门,我们应当抓住机遇、承担开放使命,主动对接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地区,在地缘条件、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中寻求互补,借此时机成为新的服务对接地和产业承接地,以外部市场的需求推动内生动力的增强。
走出开放发展新路径,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扩张是市场不断成熟的必然要求,是经济规律使然,但开放归根到底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单凭开放的政策、开放的环境、开放的举措,未必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要坚定不移推动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大数据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有机旱作农业等支柱性的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