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三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2025年寒假,学校以“文化传承中记芳华”为主题,充分利用两节文化和“拜年走亲”的机会,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家乡文化传承活动。 学校的活动安排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也引起了家长们的重视。活动期间,学生们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得通过微信传给老师。有的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有的游览名胜古迹,有的参加民俗活动,有的查找相关资料,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走进生活,亲自动手,了解家乡节日特色、民俗文化 春节期间,很多学生参加了写春联、剪纸和捏花馍活动,还观看了平定棒槌火、娘子关镇下董寨村跑马排表演。七年级学生岳书瑶不但给自己家写了春联,还和家长一起贴春联,她在《活动记录》中写道:“当那崭新的春联在门框上稳稳地贴上,仿佛为家披上了一件华丽的新衣,看着焕然一新的家门,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满足。”七年级学生史崇延观看了娘子关镇下董寨村的跑马排表演,不但详细记述了跑马排的全过程, 还介绍:“下董寨村里留存的观音庙、龙王庙等文物古迹,与跑马排共同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 外出参观,开阔视野,研学当地历史文化 假期里,有些学生参观了“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和平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游览冠山、观看平定县城灯展等,学生们既有自己拍摄的照片,又有走访记录和景点介绍,从中不难看出,大家用心用情收获满满。八年级学生杜佳霖这样写道:“走进‘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20世纪阳泉经历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设备,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影像资料,生动地再现了阳泉几十年的变化与发展,让我对阳泉人民那段艰苦创业的历史有了深刻了解。”平定棒槌火素以“烤花糕”闻名,八年级学生李月在近距离观赏之后深有感触地说:“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在安全方面下足功夫,并在所带的食物上增添创意、改变花样。” 搜集资料,自主创作,以作品展示活动成果 学生们以作文、绘画、简报等形式将活动成果加以呈现,锻炼了实地走访、信息收集、资料整理、美工设计等综合实践能力。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连续5年登上央视春晚的“春碗”“摆盘”、平定刻花瓷、平定花馍、平定天宁寺双塔、窗花、春联、棒槌火……一幅幅图文并茂、各具特色的手抄报,从不同角度展示出学生们的活动成果。 此次活动开展的时间较长,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到许多家乡的传统文化、乡风民俗,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拉近了自己与家乡的情感距离,同时丰富了寒假生活。学生们表示,要做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李荣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