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广角
阅读是习惯,也是修炼
——学习《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有感
发布日期:2024-01-17 07:54
来源:阳泉晚报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教师算得上是读书人的代表吧,读书一定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然而身为教师的我最清楚,自己平常用于读书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我常常教育学生“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而自己却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忽略了读书,偶尔心血来潮想要附庸风雅一番,也总觉缺少了一些东西。这次读了徐飞老师的《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这本书,瞬间显现出了心里那个别扭的小我来——读书没有什么理由和条件,一个普通人需要有阅读的习惯,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将阅读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人生修炼。书中有很多精彩的语言吸引和打动了我,有许多观点让我为之一振,更让我豁然开朗。

  “做一个气象万千的读书人”,这句话里的“气象万千”这个词是如此的有魔力,不禁令我心生诸多联想:这是一位不仅学富五车的人,更有生活中的百种姿态;不仅能够谈古论今,讲天文说地理,还能够挥毫泼墨,抚琴吟咏;民间轶事、典故传说亦能娓娓道来。试想这样的人来当老师,怎会有学生不喜欢呢?当然这都得建立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之上。记得有一次上课讲到了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有个学生问我“寺”和“庙”的区别,我一时语塞。课后,我赶紧查阅资料,把这一问题弄清。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求知欲往往被老师有限的知识所限制。老师若能够“气象万千”,学生怎能不“生机勃勃”?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然而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用的呢?事实上,其中很多信息非但无用,还会产生负面影响,给人带来负面情绪。很多人不能爱上阅读,可能和如今诸多的多媒体信息有关。大家自然觉得视听结合会比阅读文字更加便捷和生动有趣,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从这些花样繁多、形式诱人的信息包围中走出来呢?我认为方法之一就是“培养自己的阅读信仰”。当以教师或读书人为出发点来培养自己的阅读信仰之后,自己的阅读系统就会开启屏蔽功能,哪怕是再多的信息,我们也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一名教书人,首先得是一名读书人,并且是会读书的人,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常听到老师们谈论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教了,太难管理了。我以为凡是和人打交道的就没有容易和简单的,更何况老师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人心最难琢磨,最难驾驭,并且学生还受着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影响。可要说到难,又有什么能比得上海伦·凯勒的老师沙莉文老师难呢?她所面对是学生既不能听,又不能说。海伦·凯勒的事迹被世人所熟知,因为她的毅力、她的韧性、她的不甘。在读了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更加佩服的是她的老师莎莉文。她是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执着来教育指导海伦·凯勒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的呢?我想她的内心一定有一座开满鲜花的精神家园。那就又说到教师,只有自己先是一棵树,一朵云,才能去摇动另一棵树,推动另一朵云。

  杨绛曾说,读书就像串门儿,每本书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多个人物。在打开一扇扇门的同时,其实也是对着世界打开了自己认知的心门。读书也如同交友,与作者交友,与书中人物交友。每交一个朋友,我们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年龄的增长是必修课,而心灵的成熟却是选修课,没有知识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那便会是逐渐干涸的心灵,这样的老师必然会逐渐失去魅力,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唯有阅读,能带给自己更多心灵的养分。阅读是“心灵的修行”,也是自我成长和完善的必经之路。

  “读书如蚕,贵在转化”。如果我们阅读只注重了阅读的量,而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品味,那也只是停留在量的变化上,流于表面。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内在的变化,心灵与精神的成长。老师的成长自然带动学生的成长,在潜移默化中,会把自己阅读的积累进行转化,这就是教师将阅读作为自己的一项修炼最有价值的体现,所有的付出终将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蜕变,进而羽化。

  (郊区千亩坪中心小学  贾  夏)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