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学生亦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应该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充分引导,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做温暖的教育。 班级里,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小博的学习习惯不是特别好,课堂上小动作多,同桌也反映小博影响他学习;课间活动时间,经常看到小博自顾自地玩耍。但小博也有好的一面,课堂上老师提问,他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积极和老师互动,不懂的问题也及时向老师请教;他热爱劳动,总会帮同学打扫卫生……不难看出,小博非常想和其他同学一样齐头并进。 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慢慢培养,除了教师的劝导和鼓励,小组建设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每个小组由组长带头,组员互帮互助。受组员的影响,渐渐地,小博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有所进步,这让他更好地融入了班级,一个爱劳动、爱探索的孩子正在努力成长。 每当上口语交际课,总有一个同学迫不及待地想上台发言,她就是小奕。她思维敏捷,善于表达,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可是每当完成书写任务时,她总是拖拖拉拉。后来,我观察到她在书写时注意力不集中,总是走神。 我及时联系小奕的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从家长口中得知,孩子在书写上确实需要监督。于是,我找到小奕谈心,让她结合自己平时的表现,说出困惑,把内心想法表达出来,我才能进行引导,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经过几次谈话、小组成员监督、学生自我调节以及家长积极配合,小奕在书写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书写上的进步也让她在口语表达上更加自信。 不是每个孩子都听话,但他们一定是良善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聪慧,但他们一定是独特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不足之处,更要加以引导。陶行知曾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让每个幼儿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他们长成本来该长成的样子,尊重学生的独特,成就各自的绚烂。(北大街小学 郑文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