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碰英制作绣品 
巧娘切磋技艺 连日来,家住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东林尖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郊区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高碰英忙得像上紧了发条。自从11月中旬作为“郊区巧娘”代表参加了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她的绣品订单量比之前多出几倍。 巧手绣出幸福路,指尖织就好日子。近年来,在山西蕙生福贸易有限公司的带领下,许多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经过专业培训走上了靠手艺吃饭的路子。她们以针为笔、以线寄情,依靠巧手创业、怀揣匠心筑梦,由她们制作的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产品,不仅让“郊区绣品”走俏市场,而且让“郊区巧娘”声名鹊起。山西蕙生福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丽娜说:“这几年,公司积极发掘、招引‘巧娘’并扎实开展技艺培训、文化交流、产品推广等,‘郊区巧娘’已经成了推进妇女创新创业、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截至目前,我们累计培训妇女1000多人次,其中有近百人获得郊区‘金牌巧娘’称号并成功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 婚庆礼盒、刺绣团扇、工艺摆件……高碰英夜以继日地赶制,一件件精美的绣品陆续完成,丰厚的收益也“曙光在前”。望着自己辛苦付出换来的成果和日前刚刚捧回的“阳泉市工艺美术大师”奖牌,高碰英满心欢喜。作为最早加入山西蕙生福贸易有限公司的“巧娘”之一,高碰英对公司有着很深的感情。“以前,我们制作的手工作品大多自家使用或者送人,很少对外销售。自从加入了公司,我们不仅能聚在一起切磋技艺,而且接到了更多订单。大家做好的手工艺品登上了省、市不少展会的舞台,走出了郊区、走向了全国。俺们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一件喜欢的事,我感觉坚持传承变得更容易了。”高碰英说,“上个月去参加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我更是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博览会上,有客商相中了我带去的绣品,很快我就接到了订单。希望头一批成品能让客户满意,为我引来源源不断的订单。” 和高碰英一样,这些天同样忙碌的还有郊区“金牌巧娘”李变孩。以制作工艺鞋垫、挂件、布艺作品见长的她,依靠娴熟的技艺、精巧的绣工,绣品订单排到了明年2月。李变孩说:“自从加入‘巧娘’队伍以来,俺们彻底改变了农家妇女的形象,靠做手工也有了稳定收入。特别是在展会上,看着原先土里土气的小玩意成了‘香饽饽’,俺们心里可高兴了。”(郭鑫璐 刘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