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耳方舱 秋收冬藏。在这寒冷的冬季,平定县岔口乡红育口村却迎来收获——银耳方舱里,村里试种的第一批银耳仿佛一朵朵白色的花朵竞相绽放,长势喜人。工人调节方舱温度,调换银耳位置,精心呵护着村中的“致富花”。 位于岔口乡东北部的红育口村,由原红育、杨树庄、神水泉、神灵台等村合并而成,因张瑾瑶艰苦办学的故事而被人们熟知。近年来,除了发展红色旅游,红育口村还引进银耳种植项目,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让朵朵“银花”绽放山乡,让“红”土地上绘出乡村振兴的新景。 提到红色旅游,张瑾瑶是绕不开的话题。他是平定县人,早年间参军并在战斗中多次立功。1952年转业后,张瑾瑶放弃组织安排的工作,自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当老师。来到红育口村后,他利用两眼破窑洞创办了红育口小学,为山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人才,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当地村民称赞张瑾瑶是“红色的山乡教师”。 历史远去,精神永存。近年来,红育口村加强对红育口学校的修复保护,并对张瑾瑶先进事迹进行整理、完善,着力打造红色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红育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伟明介绍,红育口学校纪念基地包括张瑾瑶故居、纪念馆、纪念碑以及健身步道台阶、红烛餐厅、住宿等配套设施。基地建成以来,吸引了周边市县乃至邻省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在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促进了村民就业增收。 “‘一条腿’走路不够稳,也快不了。我们必须得探索‘多条腿’走路模式,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去年4月,支村‘两委’在外出考察后,引进了银耳种植项目。”高伟明说。银耳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具有补肺益气、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等功效,很受人们欢迎,市场前景广阔。此外,利用方舱种植银耳,具有占地面积小、管理简单、一年四季可种植等优点,于是,红育口村盘活闲置场地,建起了4个银耳方舱,并于去年底开始试种银耳。 银耳方舱里,干净整洁的菌架分层排列。在村民精心照管下,一根根黑色菌棒上的银耳晶莹剔透、洁白饱满。与市面上常见的干银耳不同,方舱出产的是鲜银耳。这种银耳对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要求较高。“这些不用担心,我们有自动化管理设备。”在银耳方舱打工的村民李秀卿笑着说,“有了自动化管理设备,方舱里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能自动调节。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检查银耳长势,给银耳调换位置。” 如今,第一个方舱里种植的2000多棒银耳已经可以采收,其余3个方舱已完成菌架安装,很快将开始种植银耳。待4个方舱全部投用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十多万元。“鲜银耳虽好,但不容易储存。下一步,我们计划购置烘干设备,将一时无法卖出去的银耳进行烘干。”高伟明说,“随着银耳产业发展壮大,预计未来需要用到的工人会更多,村民也能有更多就业机会。” (张泉东 郝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