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家园圆了幸福梦——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2-12-12 09:56
来源:阳泉日报

  寒冬时节,平定县鹊山移民新区居民王素英家暖意融融。“住进新楼房,烧饭、取暖、用水都比以往方便了,我还有了稳定的工作,每个月能挣750元。年底县扶贫产业园还会发分红,俺家四口人能领到不少,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王素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我市,还有很多脱贫户和鹊山移民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一样,靠着好政策和自身不懈努力,日子越过越红火。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全域协调战略,探索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新路径”后,我市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持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措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渠道促进就业、大力度发展产业、全覆盖抓好配套、全方位加强管理、常态化形成机制,全力以赴巩固住、拓展好搬迁脱贫成果,引领搬迁群众向憧憬的新生活进发,在新家园圆幸福梦。

  政策扶持不间断 奔富路上底气足

  “后续扶持政策执行是否到位?”“招商引资培育产业的措施是否兑现?”“脱贫群众生活中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关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问题,一直牵动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心。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我市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搬迁群众作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区域、特殊群体,全市按照我省出台的《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延续、优化、调整、新增后续扶持政策,形成了“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工作体系,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为让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我市设立了6个乡镇监测点、11个村级监测点,对重点乡村脱贫人口收入进行每月跟踪监测、每季度分析研判;逐步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机制,明确了网格化管理分片负责制度,精准完善“一户一策”帮扶机制,建立起清单管理、分工负责、协调配合、调度督导、问题整改、政策评估工作机制。市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市民政部门起草、推动出台《阳泉市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联席会议制度》,着力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夯实兜底政策举措、推动任务落实。

  产业带动“不停步” 背靠“大树”好就业

  过去的4年多,对平定小伙儿王燕斌来说有些不平凡——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岔口乡范家岩村的破旧窑洞搬进了冠山镇鹊山移民新区;大专毕业后回乡务农的他,放下锄头进入“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成了一名技术工人;在扶贫产业园接受了各种培训,从家居行业的“门外汉”成长为车间里的“技术大拿”。“搬进鹊山移民新区让我们一家人高兴了好一阵儿。如今在‘家门口’的产业园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月挣三四千元,这样的日子踏实又有奔头。”王燕斌高兴地说。

  进城容易,扎根难。给王燕斌一家带去希望的就是平定县扶贫产业园。它是平定县为破解鹊山移民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依托山西天弘晋腾商贸有限公司建立的,承担着1147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61户边缘易致贫户的带贫任务。4年光阴,平定县扶贫产业园的产业结构已从最初的全屋定制单一产业发展为集全屋定制、农特产品加工、品牌农产品运营于一体的多元产业。6家家居生产企业和8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搬迁群众筑起了致富“梦工厂”。

  每天清晨6点多,产业园里的工人就陆续到岗了:走廊上、车间里,保洁员早早就开始清理打扫、环境消杀;操作台旁,工人按规程操作机器加工家居用品、农产品;主干道路上,货车进进出出忙着运送原料和成品……“目前,在产业园就业的脱贫户有100多人。年龄大一些的,我们安排他们到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公益岗位;年轻一些的,我们优先安排他们进车间、学技术。针对一些不方便出门的脱贫户,我们还采取送料上门、按件计酬的办法帮助他们增收。”提起多渠道带动搬迁脱贫劳动力增收,平定县扶贫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山西天弘晋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翟利伟说。

  不光要让脱贫户有活儿干,平定县扶贫产业园还十分注重搭建平台,增强脱贫户增收的“造血功能”。在扶贫产业园里一个500多平方米的技能培训基地,翟利伟介绍说:“这里虽说不算大,但发挥的作用可不小。家装产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必须紧跟时代,员工得及时‘充电’。因此,每名新员工会在这里接受岗前培训,针对‘老员工’的业务培训也会不定期举办。只有这样,园区生产的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占领市场,员工才能稳步增收。”

  在我市,像这样的帮扶主体不在少数。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闫立彪说:“为增加脱贫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市、县、乡、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产业、引进项目,为脱贫户就近就业创造了条件。今年,我们组织重新认定32家市级帮扶主体,辐射带动3504户脱贫户稳定增收。目前,全市搬迁脱贫劳动力1228人,已实现务工就业965人,户就业率达到100%,实现了有劳动力搬迁户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新村民”有归属感 乐把“他乡”变故乡

  每逢节假日,郊区平坦镇桃林沟村总会迎来一拨又一拨游客,“城市后花园”里的桃河民俗文化园、桃花源里公园、桃林欢乐世界等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周边的一切,让桃林沟村“新村民”、原大南庄村脱贫户肖保梅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自从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入喜来居小区,并入了桃林沟村,我家的日子有了起色。我除了享受村里发放的养老金,还在附近的农家乐找了一份帮厨的营生,每月有千数来块的收入。现在,出了家门就是公园,还有了‘家门口’的营生,我忙起来很充实,闲暇时也很快乐,不再怀念以前的家了。”肖保梅跳起新学的广场舞,虽然动作有些僵硬,但是挡不住一脸的兴奋。

  桃林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原大南庄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2016年初,桃林沟村、大南庄村并村工作启动,大南庄村全体村民搬迁至桃林沟村喜来居小区。2017年,大南庄村完成整村搬迁,桃林沟村、大南庄村这曾经的“两家人”成了“一家人”。

  为了使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开启新生活,桃林沟村实施了一揽子保障举措:“新村民”同样享受村民福利待遇,“新村民”搬入新小区后与原有村民混住,优先安置“新村民”就业;完善村规民约,抵制封建迷信,促进移风易俗,让精神引领和道德力量深度融入搬迁家庭;健全居民教育、矛盾调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搬迁群众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和道德水准,形成守望相助、幸福和谐的邻里关系……几年下来,“新村民”有了归属感,乐把“他乡”变故乡。

  在刚投产不久的阳泉桃林润锦食品有限公司马铃薯雪花粉加工项目现场,分拣员王向前身体微微前倾,眼疾手快地将马铃薯传送履带上的杂物挑出来,牢牢把住马铃薯雪花粉加工原材料入口关。他说:“俺是原大南庄村人,自从并入桃林沟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村里为了让俺们‘新村民’更好地融入做了很多努力,还鼓励俺们在村里的企业上班,助力产业振兴。俺看到公司招聘启事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是第一批被录用的。”

  搬迁群众朴实的话语、爽朗的笑声,折射出他们奔向新生活的精气神,也展示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从“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到“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如今,在我市,干净整洁的易地搬迁小区、蓬勃发展的产业园区、欣欣向荣的就业帮扶车间、便捷的服务中心一应俱全,“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富”的氛围越发浓厚,广大搬迁群众在美丽宜居的新家园有了新乡愁,也有了新盼头。(郭鑫璐 张志臣)

编辑:
主管:阳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