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2025新春走基层
【新春走基层】
矿工“变形记”
发布日期:2025-02-05 08:00
来源:阳泉日报

  春节前夕的一个正常工作日晚10点,华阳集团二矿生产衔接部采煤一队党支部书记杨振宇,身穿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衫,打着领带,走进二矿调度指挥中心。这天他当班,在这里远程遥控采煤。

  在宽敞明亮的调度指挥中心,一面面高清显示器实时呈现着井下作业状况、运行参数和实时画面。坐在综采智能化控制系统“太空舱”里,杨振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上的一组组数据及视频监控画面,“连线”井下工友,开展一系列安全确认。随后,杨振宇轻点远程启动按钮,电脑屏幕上各项数据由灰变绿,地底深处的采煤机滚筒开始转动,滚滚乌金倾泻而下,皮带机、破碎机、刮板运输机等都相继运行起来。

  穿西装、打领带、坐办公室、遥控采煤……十年前参加工作时,“煤三代”杨振宇不曾想过,这种似白领一般、与传统矿工完全不沾边的体面工作方式,如今在华阳集团成为现实。

  近年来,煤矿在智能化的“加持”下,设备代替人在危险区域作业,井下人数减少了,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煤矿安全系数提高了,采煤效率也大大提升,煤矿生产方式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悄然转变。

  “坐在这里就能向位于地下10公里之外的工作面发出指令信号,不再需要人在井下操作,还能通过数据变化及时感知设备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有效避免事故发生。”杨振宇说,“队干们轮流在这里值班,其余工作日到井下巡查监控设备运行情况。现在,我们队组每班参与生产的人数从12人降到5人,工作时长严格控制在8小时,人均工效提升了120%。”

  从“人控”到“智控”,是机遇,也是挑战。回想起前两年刚引进智能化设备时,矿工们还不太能接受“新鲜事物”,觉得用起来不习惯、不顺手。杨振宇和队干们一步步引导职工,对智能化系统从“厌”转变为“爱”。他说:“平时培训都是‘老带新’,但智能化推广必须反着来。年龄大的师傅实践经验丰富,但对智能化设备的接受能力有限,那就让新来的高校毕业生先学会智能化系统的操作,再手把手教给老师傅。现在大家尝到甜头了,你让他停用一天智能化设备,他都不乐意。”

  近年来,煤矿智能化建设让传统煤矿焕发新的生机,让矿工的幸福感大大提升,但幸福远不止于此。

  循着杨振宇手指的方向,大屏上的实时监控画面清晰显示着煤矿生产的每一环节、每个区域,集中展示了华阳集团“无监控不作业”赋能安全生产的成果。“自从视频监控全覆盖后,矿工的现场操作都被看在眼里,而且画面很清晰。这也得益于企业对防尘设施的投入,各种喷雾装置、综合防尘降尘装置一齐发力,井下粉尘浓度降低了,工作环境改善了,‘黑脸’矿工已成为历史。”杨振宇说。

  目光聚焦在另一个监控画面,只见巷道内灯光星星点点,矿工工作服上的反光条格外亮眼。“这是企业收集我们的意见后,量身定做的新工作服,增加了高亮度反光条,袖口采用松紧式设计,多处做了材质加厚处理,高筒靴内置防砸钢条……现场操作更安全。今年开始,我们每人每年可以领3套工作服,再也不用担心工作服破损不够穿了。”杨振宇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谈及近年来企业的民生举措,杨振宇及身边的同事你一言我一语——以前到工作面需要花费1小时,换乘“罐笼”、小火车、“猴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再步行三五千米,现在从地面乘坐交通巴士,20分钟就能到达采矿井口,坐“罐笼”下到井底后,乘坐胶轮车直达工作地点……

  企业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职工共享。修建自动扶梯、改善洗浴环境、优化交接班程序,让职工8小时内更加舒心暖心;高标准打造心理驿站,让职工8小时外放松身心,快乐享受生活。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把矿工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托起了矿工稳稳的幸福。

  “现在,每逢节假日我们也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这个春节我要抽时间带上妻子和孩子,出去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放松下身心。”杨振宇整了整西装,带着浓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重新坐回“太空舱”,紧盯工作面的一举一动。 (冯倩 石芸)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