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新闻 热点专题 综合要闻 日报 晚报 评论 文苑 交通 摄影 看乡村 专版 市场
阳泉新闻网 >> 文化中国行
【文化中国行 我在山西过大年】年意绵长 尽享古都味道
发布日期:2025-02-04 08:36
来源:山西日报

  “我们来晚了,人太多,坐不下了。”2月1日晚7时,记者在大同城区鼓楼西街的百年老字号凤临阁,见到了前来用餐的市民杨秀华一家,“小孙女心心念念,想吃这里的烧麦,看来只能改天再来了。”无独有偶,不远处以烧麦为主打菜的龍聚祥也是同样火爆,排队用餐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如今,烧麦已经成为了大同市民春节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大同烧麦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大同位于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受草原游牧饮食影响,以羊肉为馅的烧麦逐渐成为主流。清代时,大同作为商贸重镇,烧麦成为茶馆、酒肆的招牌点心。大同烧麦皮薄如纸,蒸熟之后晶莹剔透,内馅隐约可见。其顶部收口之处捏出24道细褶,如“石榴开花”或“莲花绽放”。凤临阁、龍聚祥等都是当地有名的烧麦饭庄。
  走进凤临阁,几乎桌桌都点了百花烧麦,古香古色的装修更增添了几分独特的大同年味。凤临阁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这里有明代“游龙戏凤”的传说,也有清朝“百花烧麦”的佳话,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百花烧麦是我们大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秀华告诉记者,“随着百花烧麦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里的一些饭店也研究了很多新的烧麦菜色,比如蟹粉百花烧麦、菜烧麦等,百花烧麦已越来越成为我们拿得出手的一张美食名片了。”
  春节期间,古都大同的各处美食打卡点人流熙攘,宴酣之间尽是欢声。一笼笼百花烧麦蒸汽氤氲,带着其独特的历史和传奇,为大同打造出一味专属的团圆味道。

(编辑:王宁 韩璐 责任编辑:白洁)
主办:阳泉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4120190003
晋公网安备14030302000113 晋ICP备070044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晋)字第060号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桃北中路87号 电话:0353-6658025 邮编:045000
阳泉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阳泉新闻网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阳泉新闻网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