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宇的父亲杨建清。

训练场上的杨振宇。

杨振宇的爷爷和奶奶年轻时的合影。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对于武警阳泉支队执勤一大队机动中队的19岁战士杨振宇来说,从军似乎不需要理由。
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杨家祖孙四代都与军营结下了不解之缘。杨振宇的太爷爷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提枪纵马保家卫国,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后参与了青藏铁路的建设,父亲从19岁起度过了4年军旅生涯。而头顶“军人世家”光环长大的杨振宇,在2018年也带着祖辈和父辈的殷切希望光荣入伍。
“以后我有了孩子,也会送他来当兵,把我们家的军人传统永远传承下去。”说起这个对自己来说为时尚早的话题,杨振宇年轻的脸庞上满是坚毅。
而今,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是身体力行的感受和体验。
杨家三代人的从军历程
故事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候,日本侵华的炮声震撼着中华大地,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杨振宇的太爷爷杨起交毅然离开长治老家,参加了八路军,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当中。在一次激战中,两颗子弹自他的肋骨而过。解放战争中,他又被国民党反动派用刺刀在身上留下一道长长的伤疤。
艰苦卓绝的战斗让杨起交成为一名铮铮铁汉,从那个时候起,红色基因就开始在杨家人身上流淌。
深受杨起交的影响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1945年,杨振宇的大爷爷、时年16岁的杨立生也应征入伍,没多久就传来了抗战胜利的喜讯。至退役时,杨立生总共经历了70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
当时,杨振宇的爷爷杨广生年龄尚小,只能跟着哥哥杨立生随军读书。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62年,刚刚成年的杨广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10师48团,成为一名铁道兵。
彼时,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路段正处于前期建设阶段,由于高原自然环境的恶劣,加之技术的落后,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先遣、主力部队,杨广生和战友们几乎是以生命的代价在建设着青藏铁路。
从1962年参军到1976年退役,杨广生在军营里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青年时代,那16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把心一辈子都留在了部队。跟在爷爷身边长大的杨振宇,从小听得最多的就是爷爷讲军营里的故事。
杨广生只有两个儿子,老大杨建国身体有伤,因此,杨家第三代的“红色”接力棒落到了杨振宇的爸爸杨建清身上。
1991年,时年19岁的杨建清加入了享誉全军、有“济南第一团”美誉的原陆军第27集团军79师235团,成为一名侦察兵。
短短4年的军中生活给杨建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离开军营20多年后仍保留着雷厉风行、纪律严明的军人作风。
在杨振宇印象中,爷爷和爸爸的时间观念都特别强,从不迟到,也不喜欢他人迟到,无论什么时候,腰杆永远挺得直直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到2000年杨振宇出生时,红色基因不知不觉间已经在杨家传承了三代人,家族中先后出了20多名军人。
七旬老兵送孙子入军营
作为孙辈中唯一的男丁,杨振宇从小就被爷爷寄予厚望。“我是爷爷一手带大的,从我记事起,爷爷就经常给我讲家里人参加革命的故事,给我灌输当兵保家卫国的理念。”杨振宇回忆。
很多人的名字带有时代烙印,杨振宇笑言他的名字带有“红色烙印”,“名字是爷爷起的,意思是希望中国振兴矗立在宇宙之上”。
杨振宇读的是寄宿中学,初中报到那天,爷爷亲手为他扎了个背包。到学校后,杨振宇的背包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老师问我家里是不是有人当过兵,我正奇怪他怎么知道时,一问才知道原来爷爷给我扎的背包是标准的部队手法,老师恰好也当过兵,说我爷爷退伍几十年还能扎出那么漂亮的背包,一看就是基本功很扎实。”杨振宇颇有些自豪地说道。
中国有句老话叫“隔代亲”,杨振宇三个月大时,爷爷就亲手为他洗澡、换尿布。年幼丧母后,爷爷更是把他疼在了心坎儿里。有一次,杨振宇和朋友出去玩,凌晨4点到家时发现爷爷还在等着他,手机上还有来自爷爷的42通未接来电。从那以后,杨振宇去哪儿都会提前跟爷爷报备,也会尽量赶在爷爷入睡前回家。
青春期时,杨振宇一度胖到210斤,是70多岁的爷爷陪着他、监督他锻炼了整整一年,直到他瘦到130斤,恢复正常体型。
谈及和爷爷的往事,杨振宇几度哽咽:“如果不是爷爷,我可能不会走上参军这条路。”
2018年,眼看着杨振宇成了适龄应征青年,爷爷一直将他当兵的事牵挂在心,4月份就催促着儿子为孙子在网上报名参军。然而,那时候正在全力备战高考的杨振宇内心里其实更想去读大学。
高考结束后,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杨振宇还未来得及高兴,就被爸爸逼着准备入伍的事。第一次体检时,杨振宇偷偷溜了,爸爸得知后气得提着棍子追着他打,爷爷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之后,在爸爸的陪同下,杨振宇顺利通过了第二次体检。最后一次体检前一天,杨振宇脸上的挣扎与不甘被爷爷看在了眼里,那天晚上,爷爷同他聊了很久,“孩子,咱家三代从军,这个传统不能丢啊”。
不知是被爷爷的殷切期望所打动,还是骨子里的红色基因在涌动,第二天,杨振宇便暂时放下了读大学的念头,顺利入伍,成为杨家的第四代军人。
入了部队就是国家的人
进入军营的第二天,杨振宇一个人孤单地度过了他的18岁生日。初来乍到的陌生感还未散去,就开始了艰苦的新兵连训练。每当训练难熬时,他只要一想起爷爷,心中便又充满了干劲。
在练兵场日复一日的摸爬滚打中,杨振宇从娇生惯养的小少爷快速成长为一名威武不屈的武警战士。他发自内心地热爱上了这片绿土,也越来越能体会到爷爷和爸爸的苦心。
新兵连结束下中队时,杨振宇的爷爷、爸爸等几个“老兵”来部队探望他,爷爷再次拉着他的手谆谆教导:“在部队你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你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了,成为了国家的人,就不能总想家了。”
“我那时候想不通,我明明是爷爷的孙子,他为什么总说我是国家的人。”杨振宇说,这半年来,爷爷这句话在他脑海中翻来覆去。时至今日,他才渐渐明白爷爷的意思,“爷爷是想让我当个保家卫国的战士,一辈子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与一般新兵不同,杨振宇从进部队的第一天起,就没想着两年后离开,“忠诚勇敢、坚毅忍耐”,八个字的队魂杨振宇无论何时都能够脱口而出,考军校是他的下一个梦想。
从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到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改革开放日新月异,不变的是杨家延续了近百年的军旅情怀和红色基因。
什么是红色基因?
在杨振宇看来,红色基因就是一种信仰的传承,需要世世代代去继承和发扬。(荆倩 杨利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