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万丈地基深,树高千尺有根须。孩子无论是写作文还是与别人进行交流,离不开语言。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是不学习《诗经》,你的表达与书写能力就难有较大或者较快的提高。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吸收古诗的营养,不仅会增加孩子的学识,助力孩子写作文有话可说,而且还会拓宽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从古诗中知晓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孩子的气质文雅起来,说不定还会培养出一个新诗人来呢。
6月13日出版的《阳泉日报·晚报版》发表的《学生背着古诗进校园,传统文化润心田》,说的是平定县石门口乡南坪小学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孩子们的古诗词文化修养,别出心裁开展“每日一诗,背诗进校园”活动的事情。具体办法就是老师每日在小黑板上写一首古诗,让学生放学时记下来。次日,学生背诗进校,充满了文化气息。特别有意思的是为了辅导孩子背诗,家长也跟着学习古诗、背诵古诗,家长孩子一起成长。
读罢这条新闻,我的内心满满的古墨之香,恨不能立刻飞到该校,紧紧抱抱校长才能表达我对他的敬仰。说实话,背诵一首几行的古诗,对于孩子来讲简直就是个“搂草打兔子——捎带”的意思,但是却为孩子的茁壮成长增加了“基肥”,对于孩子学习古诗中的人生道理、表现手法,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才气,大有裨益。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古诗,从每天放学哇啦哇啦朗读或者背诵古诗,到自己信马由缰创作古体诗,可以说古诗为我今天成为一名靠文字养家糊口的文字工作者,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从学习、吸收、消化古诗,再到创作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文体,可以说古诗是我的文学启蒙,是我文学创作的根须,是我文学生涯的“底肥”,是哺育我身上文学细胞的乳汁。
我渴望每所学校都能像石门口乡南坪小学一样,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打打古诗的“主意”,在普及古诗学习的同时,再开设若干古诗兴趣班或者小组,最好是成立诗社类组织,让优秀者当社长,培养他们的荣誉感,鼓励他们将传统古诗学深、学透、学实、学活,使言志、言美、言爱的古诗,为他们的成长助力,为他们美好的未来添彩。(陋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