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走一遭,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新的休闲方式。盘绕在山间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就像一条脐带为乡村振兴输送着营养,就像一条巨龙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党和政府为乡村振兴铺好了金光大道,咱做好跑步与冲刺的准备了吗?11月8日出版的《阳泉日报·晚报版》,发表的《沿着旅游公路探寻乡村振兴密码》,报道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盂县段路过的乡村,借助旅游公路的优势发展产业振兴乡村的事情。山西福旺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集食用、药用、香料为一体的紫苏,生产出了紫苏油、紫苏饼、紫苏精油皂、紫苏茶等系列产品,开发前景广阔。“山西省AAA级旅游示范村”垴上村,以红薯为主打的“产业经”已经初见成效。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盂县段沿线的乡村正摩拳擦掌,准备借助旅游公路“大动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激发乡村新活力。
前些时候,我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定段转了一圈,发现沿线乡村也是又开发旅游,又开发相关产品,忙得热火朝天。旅游公路确实是一条致富路、振兴路。但是,乡村应该开发什么样的项目、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户户开张”、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确实需要农业部门聘请专家把脉、开方、下良药。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还是想唠叨一二。
其一,我认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村庄,应该围绕游客拍照、拍抖音、饮食与购物需求,推出各自的视觉产品与实物产品。咱村有什么优美的风景?咱村有什么美丽的传说?咱村有过哪些名人?咱村有什么特色食品?咱村有什么独特的文化产品?等等,都要条分缕析,在打造特色上下功夫,在适应市场上见实招。其二,万一咱村实在找不出啥让人感兴趣的事项,也不要泄气,找厨师推出几道咱村的风味美食,让游客吃好;找作家写几个和咱村有关的美丽的故事,让游客开心;找摄影家研究研究咱村的风景点,供游客拍照、拍抖音;收拾出几个院落,打造一些“乡愁”情结的院子,让游客歇好……总之,只要服务好、价格优,“糊嘟”村、拉面庄、油糕寨、化石垴、秧歌梁、小亲圪蛋河……土眉土眼的美食,土腔土调的文艺,土得“掉渣”的美景,同样可以实现人气与财气的新增长。
我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再发一次力,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村庄启动“扶上马送一程”工程,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乡村的“毛细血管”,接通旅游公路“大动脉”。(陋岩)
|